在我近10年的从业生涯中
我几乎几乎很少招java程序猿
理由
肯定不是因为我觉得
php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所以看不上java
lol
而是在我看来
地球上写java的人何其多
如果我做的事
和大部分一样
这听起来是不是就很不cool啊?
但其实我也不是天生要cool的人
最开始的时候
企业有什么要求
我就帮忙找什么样的人
那个时候
甲方和乙方的概念
在我脑海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
但是工作越久
你越会发现
伺候了那么多不同的爸爸
自己的方向好像就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开始去思考
“因为你付钱,
所以我就要给你服务”
这到底对不对呢?
说对也对
毕竟我们的收入是和
最后成功推荐人入职
并过保证期息息相关的
说不对也不对
如果只是在以金钱为导向
那我自己
又该如何才可以掌控自己的方向?
钱在我看来
就是一种流动的能量而已
既然是流动的
盯着
我咋知道自己以后会去哪呢?
不行
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路
但是这个行业变化又那么快
我该如何找准节奏?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
终于
答案在14的那个冬天
趋于明了
14年底收到一个委托
让帮忙招golang 工程师
当时我对这门语言是完全不了解的
听都没听过
但是甲方爸爸要求嘛
那就做呗
搜罗了半天
压根就没找到几份像样的简历
难得聊了几个有点儿兴趣的老哥吧
对方会跟你说
哎呀小兄弟
这语言太冷门了呀
万一我过来应聘你的岗位
以后不好找工作咋办啊
当时我细想了一下
觉得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万一以后真不好找工作
我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直到那一天
我遇到了王博士
王博士12年就接触go了
对这门语言甚是喜爱
我也是从他的口中
得知了为啥他对这门语言情有独钟
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技术全盲
只听得他说了一些
写高并发很爽啊之类的话
然后我就留心了下
去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
这一查不得鸟
因为当时我有另外一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客户
也在用go
我记得他们的官网上写着
我们的系统都是用go写的
处理上百亿的请求轻轻松松
所以我便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门语言真的是天然为高并发而生的?
我又回过头
去看了下go的出身
1:爸爸是google---出身名门
2:几个联合作者也是大有来头---造物者背景优秀
3:擅长解决高并发问题---中国人口那么多,随便做个爆款都会有n多人用,好像很符合国情
哎呀我的天呐
这是一门好语言啊
回想在那个年代
我接触的大部分公司的招聘需求
以“有百万级项目经验优先”为常见
那百亿的项目go都能轻松搞定
这百万的可不就
更不在话下啦
压根就是两个纬度的东东啊
此外
当时国内的一些互联网产品
百万量级的还算比较常态了
千万的较少
上亿的就更凤毛麟角了
我自己的推断是
以后产品可能都是以千万/上亿的量来上了
因为百万这个量级
在国内真的不算大
所以这些厂子
要么以后苟着慢慢被超越
要么最终被大厂吃掉
或者被颠覆
国内产品一大抄
真像超(抄)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招了那么多年技术
我也压根就不信有啥技术壁垒
能做到我行我不行
所以琢磨一番
觉得这门语言以后肯定大有可为啊
然后我就开始混社区
认识了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我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
也让我非常有存在感
原来
我的工作可以很不一样
直到今天
我也依然很热衷于给企业招募一些小众语言工程师
像最近给一个企业招Scala
很南但是乐在其中
有句话我很赞同
但是已经找不到出处了:
不要惧怕小众
越小众越容易出类拔萃
所以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很平常了
不妨去找找
自己的领域内
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
拿过来研究下、琢磨下
说不定你会和我一样
发现一些意外的惊喜
如果你本身从事的工作就已经很小众
但是你又很热爱
再送鸡汤一碗:
成功的道路一定不会很拥挤
退潮~!
发表评论